您好,欢迎来到长沙市灵心康复器材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全国服务热线:0731-89824589
心理咨询室的设计图

无法满足的幸福

发布时间:2021-05-27

无法满足的幸福

撰文 迈克尔·舍默(Michael Shermer)

翻译 徐蔚

假设你面对这样一个选择:在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同的情况下,你愿意在其他人一年挣2.5 万元的情况下,年收入5 万元,还是在其他人年薪为25 万元的情况下,一年有10 万元进账?结果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: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。就像亨利· 路易斯· 门肯(H. L. Mencken,美国新闻编辑及语言学家,评论精辟辛辣,常常针对中产阶级)讽刺的那样:“所谓的富人,就是那些年收入不过区区100 美元,但仍比他的连襟们挣得多的人。”

上面那道不太合乎逻辑的选择题只是诸多谜题之一。科学界一直试图解释,在现今的社会中,幸福为何会变得如此难以捉摸。一些学者在近期出版的几本新书中专门探讨了幸福感的问题。作为一个怀疑论者,我认为其中一位历史学家回顾漫漫历史以后的分析最具启发性。

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理查德·莱亚德( Richard Layard )在《幸福》(Happiness)一书中指出,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,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翻了两番,“我们拥有更多的食物、衣服和汽车,房子更大,中央空调更普及,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海外度假,一周的工作时间更短、工作待遇更好,最重要的是,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了”,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更幸福。一旦年平均收入超过两万美元,收入再提高,人们的幸福感也不会再增加。原因有二:第一,在决定是否幸福的因素里,我们的基因拥有一半的先天决定权;第二,幸福没有绝对的标准,我们想要的幸福与他人已经拥有的幸福密不可分。

美国艾莫雷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格里高利·伯恩斯( Gregory Berns )在《满足》( Satisfaction )一书中指出,相比快乐的感觉,满足感更容易让人感到幸福。

从20 世纪50 年代到今天,我们的收入成倍增长,却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快乐。因为幸福是相对的,与周围其他人的状况,与时代和文化密不可分,所以有时人们宁为鸡头,不为凤尾。

因为在追寻乐土的过程中,人们容易患上“享乐适应症”。伯恩斯总结道:“满足是一种感觉,它折射出人类的一种特殊需求——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某种意义。生性开朗、生活富足、彩票中奖都会带来快乐,但人们只能有意识地去做某些事,才能获得满足感。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今天的世界,人们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赢得尊重和信任”。

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·吉尔伯特(Daniel Gilbert)在《遭遇幸福》(Stumbling on Happiness)一书中,更加深入地研究了人们的精神。他指出:“人是惟一会考虑将来的动物”, 很多人以为自己很清楚要做些什么才会更幸福(已经到手的幸福不在考虑之列),但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清楚。例如,大多数人以为,变化是生活的“调味剂”,其实不然。研究人员曾经把实验对象编为两组,让其中一组成员事先选定他们最喜欢的零食,接下来的几周内都只能享用这一种零食。结果显示,与另一个经常更换零食的小组相比,这个小组成员的满足度反而更高。“头一次好事临门的时候,人们会觉得它格外美好,”吉尔伯特解释说,“但如果新鲜事层出不穷,新奇感也就随之衰退了。”

就算美好的事物多彩多姿,人们照样会习以为常。经济学家把这种适应性称为“边际效用递减”,这一术语同样适用于已婚夫妇对婚姻生活的描述。这并不是说性伴侣越多,生活就越有意趣:发表在《性现象的社会组织》(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exuality,即“芝加哥报告”。它首次采用严格的概率抽样调查方法,调查了两亿多美国人的性生活)上的详尽研究表明,与独身者相比,已婚者的性欲更高,高潮更多。历史学家珍妮弗·迈克尔·赫克特(Jennifer Michael Hecht)在《幸福神话》(The Happiness Myth)一书中也强调了这一点。透过长远深入的历史角度,赫克特对幸福的研究集中在人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上。她在书中写道:“现代关于追求幸福的基本构想都是无稽之谈。”说什么用性去感受幸福?“一个世纪以前,一个3 年没有性行为的普通男人会为自己的健康和自律而感到骄傲,而一个女人可能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归功于10 年的节欲”。

大部分有关幸福的研究都建立在自评数据上,因此,我们可以把赫克特的观点理解为:一个世纪以前,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取向,与今天截然不同。在解读幸福的过程中,我们不仅需要科学,还需要历史。

---------------TIPS----------------

基因决定幸福感:

心理学家曾经针对双胞胎进行过一系列研究。他们发现,同样是双胞胎,同卵双胞胎(基因极其相似)的幸福感比异卵双胞胎的幸福感更加接近。即使同卵双生的兄弟分别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,他们的幸福感仍然很相近,比在同一环境下兄弟姐妹的幸福感相似度高出好几倍。因此,很多心理学家相信,遗传基因对人们的幸福感有很大影响。

享乐适应症(hedonic treadmill):

或称“快乐水车”理论,20 世纪90 年代由迈克尔·艾森克提出。艾森克认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基线,达到这个基线以后,人们努力工作都是为了留住幸福(就像踩水车一样,为了保证现有的水量,只能不停地踩)。即使有更多好事降临,也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,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幸福度。

边际效用递减(declining marginal utility):

在经济学上是指,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,满足程度(总效用)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慢,增长的加速度(边际效用)在递减。